Guidebook for Tamsui District

Markus
Guidebook for Tamsui District

Everything Else

英商嘉士洋行倉庫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鼻頭街22號,捷運淡水站出口右側,佔地面積約近3000坪(9900平方公尺),內有四座大型磚造倉庫、三座小型庫房、鐵道、月台等歷史建物。區內倉庫大小不等均約建於1870-1880年代,以二尺厚磚牆做為內部隔間承重牆,磚材為閩南扁平方磚。窗檯、門框架使用泉州隴石(花崗岩)打造,窗檯於屋內側有向內對開的傳統木製門與木門栓,外側有厚實的鐵窗。屋頂架構承載使用當時西式建
12 polecane przez mieszkańców
Park sztuki i kultury Tamsui (magazyn skorup)
22號 Bitou St
12 polecane przez mieszkańców
英商嘉士洋行倉庫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鼻頭街22號,捷運淡水站出口右側,佔地面積約近3000坪(9900平方公尺),內有四座大型磚造倉庫、三座小型庫房、鐵道、月台等歷史建物。區內倉庫大小不等均約建於1870-1880年代,以二尺厚磚牆做為內部隔間承重牆,磚材為閩南扁平方磚。窗檯、門框架使用泉州隴石(花崗岩)打造,窗檯於屋內側有向內對開的傳統木製門與木門栓,外側有厚實的鐵窗。屋頂架構承載使用當時西式建
馬偕創辦之教會學校,中西合璧建築優美。淡江中學歷經滿清、日本、民國三代,擁有百年校史,實屬難得。淡江中學可溯源於1882年馬偕所創辦之「淡水女學堂」,此為全臺女子首學。
Tamsui Junior High School
10 Zhenli St
馬偕創辦之教會學校,中西合璧建築優美。淡江中學歷經滿清、日本、民國三代,擁有百年校史,實屬難得。淡江中學可溯源於1882年馬偕所創辦之「淡水女學堂」,此為全臺女子首學。
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為清朝淡水關稅務司的官邸,別稱小白宮,建於1870年,位於淡水埔頂,因之又名「埔頂洋樓」,1997年經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。
23 polecane przez mieszkańców
Rezydencja oficera celnego Tamsui (Mały biały dom)
15號 Zhenli St
23 polecane przez mieszkańców
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為清朝淡水關稅務司的官邸,別稱小白宮,建於1870年,位於淡水埔頂,因之又名「埔頂洋樓」,1997年經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。
一滴水紀念館取名由來:為紀念原起造者水上覺治之子水上勉先生一生承襲自日本「滴水」禪師的禪宗思想,崇尚珍惜萬物資源,就算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滴水,也當物盡其用;另一則是為感念移築過程中所有的苦力群志工,他們透過實質的行動傳遞了無私奉獻的思想,縱使小如一滴水,終能匯聚能量完成此一跨國移築艱難工程,故取名為「一滴水紀念館」。
22 polecane przez mieszkańców
Hala Pamięci Kropli Wody
30號 Lane 6, Section 1, Zhongzheng Rd
22 polecane przez mieszkańców
一滴水紀念館取名由來:為紀念原起造者水上覺治之子水上勉先生一生承襲自日本「滴水」禪師的禪宗思想,崇尚珍惜萬物資源,就算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滴水,也當物盡其用;另一則是為感念移築過程中所有的苦力群志工,他們透過實質的行動傳遞了無私奉獻的思想,縱使小如一滴水,終能匯聚能量完成此一跨國移築艱難工程,故取名為「一滴水紀念館」。
紅毛城(白話字:Âng-mn̂g-siâⁿ、1628(1629)-現在),古稱「安東尼堡」,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。最早建城是在1628年佔領台灣北部的西班牙人所興建的聖多明哥城,但後來聖多明哥城遭到摧毀,1644年荷蘭人於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予以重建,又命名為「安東尼堡」,1867年以後曾經被英國政府長期租用至1972年,被當成是英國領事館的辦公地點,一直到1980年,該城的產權才轉到中華民國政府手
55 polecane przez mieszkańców
Fort San Domingo
1號 中正路28巷
55 polecane przez mieszkańców
紅毛城(白話字:Âng-mn̂g-siâⁿ、1628(1629)-現在),古稱「安東尼堡」,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。最早建城是在1628年佔領台灣北部的西班牙人所興建的聖多明哥城,但後來聖多明哥城遭到摧毀,1644年荷蘭人於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予以重建,又命名為「安東尼堡」,1867年以後曾經被英國政府長期租用至1972年,被當成是英國領事館的辦公地點,一直到1980年,該城的產權才轉到中華民國政府手
淡水漁人碼頭是一個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西端的觀光景點。前身為淡水第二漁港,位在淡水河出海口東岸,是北部早期重要的漁業港口。 在臺北縣政府(今新北市政府)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「漁港功能多元化」計畫下,漁人碼頭於2001年3月正式完工(第一期工程)並對外開放,以其夕陽景色及新鮮的漁貨聞名,目前除了觀光休閒設施之外,仍然保有其漁業港口的功能。
97 polecane przez mieszkańców
Tamsui Fisherman's Wharf station
Guanhai Road
97 polecane przez mieszkańców
淡水漁人碼頭是一個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西端的觀光景點。前身為淡水第二漁港,位在淡水河出海口東岸,是北部早期重要的漁業港口。 在臺北縣政府(今新北市政府)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「漁港功能多元化」計畫下,漁人碼頭於2001年3月正式完工(第一期工程)並對外開放,以其夕陽景色及新鮮的漁貨聞名,目前除了觀光休閒設施之外,仍然保有其漁業港口的功能。
淡水天元宮位於新北市淡水源里北新路三段,距離淡水市區、淡水捷運站約5公里的路程,處於大屯山脈的西北邊,地理位置十分優越,園區內有無極天元宮本殿和無極真元天壇,近年來每到3月時節周圍的櫻花盛開,成為大台北旅遊相當興盛的景點,點點的緋紅櫻花景色讓來到淡水天元宮旅遊的民眾,在沉浸宗教意象時能感受大自然最原始之美。
10 polecane przez mieszkańców
Tianyuan Temple station
10 polecane przez mieszkańców
淡水天元宮位於新北市淡水源里北新路三段,距離淡水市區、淡水捷運站約5公里的路程,處於大屯山脈的西北邊,地理位置十分優越,園區內有無極天元宮本殿和無極真元天壇,近年來每到3月時節周圍的櫻花盛開,成為大台北旅遊相當興盛的景點,點點的緋紅櫻花景色讓來到淡水天元宮旅遊的民眾,在沉浸宗教意象時能感受大自然最原始之美。
滬尾偕醫館,是台灣新北市市定古蹟之一[1],也是台灣「北部」第一家西式醫院,台灣首間西式醫院為馬雅各醫師於台南看西街所設立的看西街醫館(即今日新樓醫院的前身)。為今馬偕醫院的前身。
12 polecane przez mieszkańców
Szpital Huwei Mackay
6 Mackay St
12 polecane przez mieszkańców
滬尾偕醫館,是台灣新北市市定古蹟之一[1],也是台灣「北部」第一家西式醫院,台灣首間西式醫院為馬雅各醫師於台南看西街所設立的看西街醫館(即今日新樓醫院的前身)。為今馬偕醫院的前身。
滬尾砲台(英語:Hobe Fort),又作滬尾礮臺,位於今台灣新北市淡水區,為建造於1886年的火炮砲台,佔地約8公頃。該砲台為台灣第一位巡撫劉銘傳所主導建造,其建造目的是為了防衛台灣淡水港。 該砲台雖停用多年,但因為長期屬軍事要塞,因此保留狀態頗佳,不但門額上仍留存劉銘傳親筆所題之「北門鎖鑰」石碑,也保留了砲台旁兩道城牆及砲台數座。因此,中華民國內政部特地經此砲台列為台灣第二級古蹟。
6 polecane przez mieszkańców
Fort Hobe
34號 Lane 6, Section 1, Zhongzheng Rd
6 polecane przez mieszkańców
滬尾砲台(英語:Hobe Fort),又作滬尾礮臺,位於今台灣新北市淡水區,為建造於1886年的火炮砲台,佔地約8公頃。該砲台為台灣第一位巡撫劉銘傳所主導建造,其建造目的是為了防衛台灣淡水港。 該砲台雖停用多年,但因為長期屬軍事要塞,因此保留狀態頗佳,不但門額上仍留存劉銘傳親筆所題之「北門鎖鑰」石碑,也保留了砲台旁兩道城牆及砲台數座。因此,中華民國內政部特地經此砲台列為台灣第二級古蹟。
淡水龍山寺,為臺灣新北市淡水區的廟宇,主祀觀世音菩薩。目前為國家三級古蹟。臺灣有五座以龍山寺命名的寺廟──艋舺龍山寺、鹿港龍山寺、臺南龍山寺、鳳山龍山寺、淡水龍山寺,都是分靈自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的安海龍山寺。
Tamsui Qingshui Temple
87號 Qingshui St
淡水龍山寺,為臺灣新北市淡水區的廟宇,主祀觀世音菩薩。目前為國家三級古蹟。臺灣有五座以龍山寺命名的寺廟──艋舺龍山寺、鹿港龍山寺、臺南龍山寺、鳳山龍山寺、淡水龍山寺,都是分靈自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的安海龍山寺。
鄞山寺位於新北市淡水區鄧公里鄧公路十五號,是一座主祀「定光古佛」的廟宇。 西元1822年,由汀州名人張鳴岡發起建廟活動,淡水的汀州富商羅可斌、羅可榮兄弟捐地,汀州移民集資之下建造,西元1823年落成,奉祀汀州客家人的保護神「定光古佛」,並由汀州武平縣巖前城迎來「定光古佛」罕見的軟身神像奉祀。 其廟址因「定光」與「鄧公」之閩南語音近,而訛為「鄧公」,故其路名為「鄧公」路。
Yinshan Temple
15號 Denggong Rd
鄞山寺位於新北市淡水區鄧公里鄧公路十五號,是一座主祀「定光古佛」的廟宇。 西元1822年,由汀州名人張鳴岡發起建廟活動,淡水的汀州富商羅可斌、羅可榮兄弟捐地,汀州移民集資之下建造,西元1823年落成,奉祀汀州客家人的保護神「定光古佛」,並由汀州武平縣巖前城迎來「定光古佛」罕見的軟身神像奉祀。 其廟址因「定光」與「鄧公」之閩南語音近,而訛為「鄧公」,故其路名為「鄧公」路。
馬偕博士於台灣傳教期間,深感創設新式學校之重要,乃於1880年回加拿大募款,獲其故鄉安大略省牛津郡,得到各方熱烈迴響,共募得加幣6,215元,作為其建校基金。因感懷其故鄉加拿大牛津郡鄉親之盛情襄贊,英文乃命名為Oxford College,故後人稱之為牛津學堂,此後成為長老教會培育傳教、醫療和教育的基地,同時是台灣第1個私人博物館。
6 polecane przez mieszkańców
Oxford College
32 Zhenli St
6 polecane przez mieszkańców
馬偕博士於台灣傳教期間,深感創設新式學校之重要,乃於1880年回加拿大募款,獲其故鄉安大略省牛津郡,得到各方熱烈迴響,共募得加幣6,215元,作為其建校基金。因感懷其故鄉加拿大牛津郡鄉親之盛情襄贊,英文乃命名為Oxford College,故後人稱之為牛津學堂,此後成為長老教會培育傳教、醫療和教育的基地,同時是台灣第1個私人博物館。
淡水福佑宮,俗稱「淡水媽祖廟」,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,主祀天上聖母媽祖。為新北市三級古蹟。
6 polecane przez mieszkańców
Fuyou Temple
200 Zhongzheng Rd
6 polecane przez mieszkańców
淡水福佑宮,俗稱「淡水媽祖廟」,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,主祀天上聖母媽祖。為新北市三級古蹟。
淡水禮拜堂,是台灣新北市市定古蹟之一,位於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上。目前的建物改建於1932年,由偕叡廉設計,為仿歌德式的紅磚建築,有一方型鐘塔,內部為木架天花板,且保存一個自1909年開始使用的古風琴。淡水禮拜堂今日依然在使用中,是淡水地區最大的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聚會所。約可容納三百人。此教堂曾在1986年修建,將屋頂由陶製屋瓦改為鋁制浪板。
10 polecane przez mieszkańców
Tamsui Presbyterian Church
8 Mackay St
10 polecane przez mieszkańców
淡水禮拜堂,是台灣新北市市定古蹟之一,位於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上。目前的建物改建於1932年,由偕叡廉設計,為仿歌德式的紅磚建築,有一方型鐘塔,內部為木架天花板,且保存一個自1909年開始使用的古風琴。淡水禮拜堂今日依然在使用中,是淡水地區最大的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聚會所。約可容納三百人。此教堂曾在1986年修建,將屋頂由陶製屋瓦改為鋁制浪板。
「得忌利士洋行」位於淡水中正路老街末段,舊稱「烽火段」,早年因河水深度足以停泊大型船隻,且靠近東側漢人街市,產業運輸補給較為便利,成為淡水開放為通商口岸後非常重要的港埠區域。與其他洋行不同,「得忌利士洋行」除具備一般洋行的貿易功能之外,航運更是其主要業務,曾經寡占臺灣航路數十年,是淡水開港後洋行貿易蓬勃發展的見證,同時也曾經在臺灣史上幾個重要的歷史事件中留下痕跡,包括了馬偕博士來臺、清法戰爭
Douglas Lapraik & Co.
316 Zhongzheng Rd
「得忌利士洋行」位於淡水中正路老街末段,舊稱「烽火段」,早年因河水深度足以停泊大型船隻,且靠近東側漢人街市,產業運輸補給較為便利,成為淡水開放為通商口岸後非常重要的港埠區域。與其他洋行不同,「得忌利士洋行」除具備一般洋行的貿易功能之外,航運更是其主要業務,曾經寡占臺灣航路數十年,是淡水開港後洋行貿易蓬勃發展的見證,同時也曾經在臺灣史上幾個重要的歷史事件中留下痕跡,包括了馬偕博士來臺、清法戰爭